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微传媒推广平台尚义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微传媒推广平台尚义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阳国志》是怎样评价成都和重庆的?
《华阳国志》蜀卷描写成都:其卦值坤,故多班彩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
《华阳国志》巴卷第7卷描写重庆:巴地穷诘奸凶,时有贼发……贼盗公行,奸宄不绝。
网上有许多所谓的《华阳国志》关于成都的评价,今天正本清源来看看真实的《华阳国志》是如何评价成都和重庆的。
“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其民柔弱,民性循柔,轻疾畏兵,重利轻义,民风尚奢.性轻扬,喜虚称.器小而易满.。”这样一段所谓的《华阳国志》中关于成都人的描述,现在常常在网络上被重庆人引用。如果真读过《华阳国志》,你就是拿到放大镜也找不出这一段文字,因为在真正的《华阳国志》根本没有这样狗屁不通的文字。原来系某地人冒充常璩编造虚***的《华阳国志》来混淆视听,居然某地人还常常为此弹冠相庆,只能徒添笑尔!
——————————————————
真***分界线
正本清源来看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是如何评价成都和重庆的(重庆主要是主城区)?
《华阳国志》中关于对重庆主城区的记载:江州(重庆主城区)不适合作巴郡的治所,这里高温、闷热、有瘴疠。外地来这里为官的官吏多会生病。江州地势路险,人们住房皆缘山而建,重屋累居,易引发火灾。他们划分势力范围,互不相容。江州又是两江交汇之地,沿江有五百多户结舫而居,以***、水运为业。当夏天江水暴涨,船舶被冲坏颠覆,人们被淹死无数。(原文如下:)
原文:郡治江州,时有温风,遥县客史多有疾病。地势侧险,皆重屋累居,数有火害,又不相容。结舫水居五百余家,承二江之会,夏水涨盛,坏散颠弱,死者无数。)
《华阳国志》中关于成都的记载:人们广开稻田,于是,蜀地沃野千里,被称为“陆海”(像海洋一样物产丰富的陆地)。天旱时,引水灌溉农田。丰水季节就堵塞水门,且能让多余的水流走。所以史书中说:“蜀地是水旱由人,百姓不知饥馑,也没有荒年,号称天府”。(原文如下:)
原文: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 “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古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志对重庆和成都的评价
《华阳国志》是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一部专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生活的地方史志。从《华阳国志》对巴人地域生存背景、社会历史与历史人物等记载中,我们可以窥视或领会到巴人强悍、勇武、质朴、尚义的民族精神,感受到巴文化的独特魅力。
《华阳国志》从巴人历史人物事迹以及民族风俗的描写中,展示了巴人质朴尚义的民族道德与***精神。《华阳国志》对巴人风土民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其人性质直,虽徒他所,风俗不变”。 另外《华阳国志》对巴人还有如下概括: “其人勇敢能战”、“郡与楚接,人多劲勇……有将帅才”。应该说,这种战场上的“强悍”精神与生存环境对巴人体魄与精神的锤炼是分不开的。
《华阳国志》对成都人的评价:“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其民柔弱,民性循柔,轻疾畏兵,重利轻义,民风尚奢.性轻扬,喜虚称.器小而易满. ” 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对重庆和成都两地人民的习性给出了最好的评价。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微传媒推广平台尚义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微传媒推广平台尚义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