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闻传媒中心文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闻传媒中心文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媒体单位清理编外人员吗?
媒体单位可能会清理编外人员,但具体情况可能因单位而异。编外人员是指不属于编制内的员工,其工作形式和工资待遇可能不同于正式员工。清理编外人员可能是单位进行调整或优化的一部分。
吴文化的中心是在苏州还是无锡?
问题是个选答题,我打酱油看热闹。但有人说镇江没资格说话,我就说说,问几个问题。
镇江在商周时就有长江“古渡口码头”,朱方要地之称,具有3500年以上历史,史称是吴文化发祥地。
问题一:吴国存在700年的后期才有些记载,国都在苏州是顶峰到灭亡较短的一段历史,汉司马迁《史记、世家》中说“泰伯、仲雍出奔、荆蛮”,荆蛮在什么地方,见解多样。
问题二:54年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国宝重器“宜侯簋”青铜器有铭文126字记载西周分封宜侯,据今三千多年历史,经郭沫若和唐兰两专家考证是周天子封吴侯周章的铭文,宜指朱方,是吴国第一铜器,沉睡三干年,一醒惊世人,从此勾吴己被西周王正式封为吴国,证明吴侯在镇江。
问题三:镇江有着丰富的吴文化遗存,镇江博物馆己收藏着全国吴文化青铜重器80%的遗存。镇江不是吴文化发祥地?
问题四:2007年镇江丹阳发现葛城遗址。经省文物专家和国家高层论证一致认为葛城遗址是吴国第一城,远大于常州淹城遗址。镇江境内还发现:吴家墩、乌龟山、断山墩,鹿鼋墩等勾吴人高台形聚居地。
问题五:镇江大港发现西周春秋时吴侯古墓群,有周章(泰伯四世)、熊遂王(泰伯五世)、吴王余昧墓,“青龙山”大墩墓可能是寿梦王之墓,还有丹阳“延陵”季子庙有孔子碑文的季札之墓。从以上吴王古墓不难看出、古城镇江在西周春秋时,有相当长的时间曾是吴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物是无言的历史,是有力的证明。
很长一个时期,苏州一直自认为且被认为是吴文化的中心,这是因为在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之后,苏州一直是著名的大城,与它行政级别对应的常州与它没法比。而无锡在秦汉至明清始终是常州辖下的县城,文化影响力当然比不过苏州。
2005年之后,无锡吴文化研究成果大爆,阖闾都城被发掘认定,无锡作为古吴国的发祥地理所当然成为吴文化的中心之一。
2008年,无锡人主导的文化纪录片《说吴》在央视播出,很清晰的解读了吴文化的发生发展,地域影响和动态变化。其中讲到苏州的部分多于无锡。此片当年获国际纪录片十大金奖之一。播出后反响强烈。此片投资仅200多万元。
时隔数年,苏州官方主导拍摄了纪录片《回望勾吴》,据称花费2000多万元,先在省台播出,后在央视播出,反响平平。此片的视野以苏州为主,把吴文化大体界限在苏州范围。
吴古国的范围南至钱塘江北至淮河流域西至安庆巢湖一带。从泰伯至夫差共二十五位君王,500多年,至阖闾后期才在苏州建城,末代国君夫差定居于此并与越激战十多年,败死于西郊阳山。
古吴国最杰出的文化名人,无疑是季札。季札成年后在常州时称延陵生活。今墓地在无锡江阴境内。
历史学家、苏州人顾颉刚先生认为现苏州城就是吴国都城原址,考古发掘却认定苏州古城是汉代之城。其实,无论阖闾夫差都没能力建如此大城的。
吴歌的观点是:苏州无锡常州都是古代吴文化的中心。就地域文化而言,它们血脉相系,虽然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中心有所转移,但它们都有精彩呈现。
比如,苏州有吴中区,常州有中吴路,无锡有吴都路和新吴区。
不过,梅里与泰伯是吴文化的发端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闻传媒中心文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闻传媒中心文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