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社会传媒和社会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社会传媒和社会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框架理论的内容分析法?
框架理论是一种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方法,它通过识别和解释文本中的关键框架,揭示出其中的主题、论点和结构。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对文本进行概念化和归纳,将其分解为不同的框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框架理论的目标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所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这种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传媒研究和语言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框架分析( Framing Analysis)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 Goffman)引入社会科学领域的。在1***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一书中,戈夫,曼将“框架”视为一种“解释图式”。他指出,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寻找、感知、确认以及标签化社会***与信息。换而言之,如加姆森和沃菲斯菲尔德( 1993)所理解:“***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从它们本身所嵌入的框架中呈现意义。”
在实际运用中,“框架”既可作为动词,被视为某种建构真实的过程;又可视为名词,如吉特林(Gitlin , 1980)所定义,表示一系列信息筛选、强调与再现的原则。加姆森( 1992)6等人也诠释,“框架”一词在英语世界中的用法具有很强的含糊性,其既可作为“图像的边框”,又可作为“建筑的架构”,同时又含有“边界" ( Boundary)的意味。他们亦强调了进行框架分析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其一,框架有层次之分,对于特定议题的框架,研究者往往需要通过聚合或者拆解的方式提取合适的层次;其二,框架并非静态的,而是一个建构意义的过程。换而言之,框架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框架。
我国传媒法的来源包括?
传媒法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组织进行的《新闻法》立法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传媒法研究的发源地,我国最早一批有关传媒法研究文章就发表在该所出版的《新闻法通讯》上,共出版20多期,70万字,涉及当时有关传媒法研究的主要问题,表达自由、诽谤、更正和答辩、注册制还是许可制等等问题,都有讨论。有人说,这是我国唯一的有关传媒法研究的专门刊物,这不对。
还有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策划出版的《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由原来的《法制新闻研究》改版,2016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卷。
请问新闻专业和新闻传播学有哪些区别?
新闻专业和新闻传播学虽然名称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1.学科内容不同:新闻专业主要研究新闻的产生、传输、接收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而新闻传播学则更侧重于研究传媒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2.培养目标不同: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广泛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新闻从业人员;而新闻传播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广泛知识面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新闻采编、报道、摄影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课程设置不同: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点关注新闻理论、新闻史、文艺理论等课程,以及新闻采访、编辑等实践性课程;而新闻传播学的课程设置则更加多元化,包括传媒经济、政治学原理、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以及新闻摄影、影视制作等实践性课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会传媒和社会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会传媒和社会研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